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 王沪宁主持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主持会议。
习近平强调,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详细】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好党的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专门编写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一书。
全书收录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当代中国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的一系列文章,包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辩证关系》等,汇集了党史研究的权威机构、省部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地方党史研究部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的解读。本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理解吸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化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是按照党中央部署,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
《简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格遵守两个“历史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
《简史》充分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以史论结合的形式,重点叙述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部署、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其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着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精神和风范;深刻解读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是全党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读物。
《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
《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70万字,“写的是党史,但同时也是一本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十五章。其中,上册十章,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全民族抗日战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规模的社会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和教训”“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下册五章,分别是“伟大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潮流的兴起”“进入新阶段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年的历程。“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全党已经在组织学习中共党史,以及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李忠杰在该书前言中指出,“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以长期从事党史工作的积累和成果为基础,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上、下)一书,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提供给大家,目的是为我们的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学生、社会各方面人士,比较系统、全面地学习和研究100年的中共党史提供方便。”
《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
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已召开过18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代会)。每次党代会,都是在当时形势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研究了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在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党代会召开的时间间隔,从建党早期大致每年一次,到17年、11年、13年、4年一次,再到党的十二大后固定每5年一次;党代会的会址,从上海、广州、武汉到莫斯科、延安,最后到北京——这种时空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党从小到大、从秘密到公开、从稚嫩到成熟、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程。
党代会是党的发展进程中标志性的事件,是党的历史的重要节点。回顾党代会的历史,也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回顾党的历史。
《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通过精心梳理的109个知识点和大量图片,呈现出我们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概况,拼接起我们党90多年不懈奋斗的简明历史,也回答了党史上一些引起广泛兴趣的疑问,是一本政治性和可读性兼备的党史知识读物。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以下简称《党史》一卷),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是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1991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问世的同时,中央党史研究室还出版了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共计56万字,总体上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党史史料状况和研究水平。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内外大量历史档案资料的公布,党史界对很多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并形成研究成果。1996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进行修订,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篇幅为74万字的《党史》一卷出版。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党史》一卷修订重印。
《党史》一卷分上下两册,记述的是1921年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即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历史,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党在大革命时期”“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五编,共21章,结束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党史》一卷视野宽广,档案史料征引丰富,对党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更为恰当的表述和科学的评价。
一是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从辛亥革命向前延伸到1840年鸦片战争,增加了“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节,将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分析得更为深刻。
二是把“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单独列为一章,全面详尽地介绍了遵义会议的来龙去脉,深刻阐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三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档案部门等机构公布了有关共产国际的档案,推动了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这在《党史》一卷中得到体现,从而使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得以完整呈现。比如,西安事变发生后,1936年12月16日,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致电中共中央,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意见,但因电码错乱完全不能译出,中共中央要求共产国际重新拍发电报。在共产国际的指示还未到的情况下,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和平解决事变并发出通电。这表明,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制定出来的。
四是突出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党史》一卷各编都增补了有关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
五是加强了对党的理论问题的论述和分析。特别是系统地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体系和历史地位也予以重点论述,凸显了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2011年1月,在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党史》二卷的编写和修改历经16年,诸多重量级专家学者参与执笔、审读、修改,众多机构提供档案及数据材料,不啻一项系统的学术工程。
《党史》二卷分上下两册,共98万字,记述的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即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29年历史。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把这29年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史》二卷据此将全书的框架结构设立为四编:“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1949年至1978年这29年,是党带领人民走过的一段波澜起伏、辉煌曲折的奋斗历程。伟大成绩必须充分肯定,曲折和失误也不能回避。除了大的框架结构与《历史决议》保持一致,《党史》二卷的史实论述和分析也都遵循了《历史决议》的精神。
一方面,《党史》二卷热情书写和讴歌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如第一编以浓重的笔墨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出色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以及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焕发出的蓬勃生机——短短七年,中国就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又到社会主义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历史性转变的成果最终是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党史》二卷也记述了制度确立的过程——从1949年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进而1956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把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成果固化下来,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另一方面,对于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和经历的曲折,《党史》二卷第二编和第三编,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演进过程和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深入剖析了其发生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同时指出,这些曲折和错误最终都是由党自己来纠正、来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由任何其他力量来完成的。
此外,《党史》二卷还对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述。比如写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现出“团结一致战胜困难和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总结指出:“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乐于奉献的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和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这一总结评价,必定会引发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们的强烈共鸣。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全三卷)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提出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任务,并在编写工作启动后亲自审定编写工作方案,作出长篇重要批示,给予重要指导。本书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会具体领导下,历时六年编写完成。在编撰过程中,注意吸收《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精华,并积极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
该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2012年十八大召开90多年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贯穿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红线。
在本书编撰过程中,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了记述内容的完整性,将时间下限向后顺延,反映了1921—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册,共60余万字。本书随文插图400余幅,图文并茂、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部权威通史类党史基本著作的出版,是党史学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史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科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
为更加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近百位专家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该丛书分别从哲学、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经济、法治、文化、文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历史、外交等12个方面,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主题主线、主要观点和核心要义,阐明这一重要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分析这一重要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从总体上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内在逻辑,呈现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伟大意义。
该丛书具有系统性、研究性和学理性,注重在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既注重整体阐释,又注重专业表达,力求把政治语言转化为学术语言和大众语言,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推进这一重要思想的大众化普及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读者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入脑入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紧跟实践发展步伐,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干部群众关切,以问答体的形式全面系统、深入浅出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该丛书分别从哲学、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经济、法治、文化、文艺、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历史、外交等12个方面,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主题主线、主要观点和核心要义,阐明这一重要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分析这一重要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从总体上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内在逻辑,呈现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伟大意义。
该丛书具有系统性、研究性和学理性,注重在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既注重整体阐释,又注重专业表达,力求把政治语言转化为学术语言和大众语言,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推进这一重要思想的大众化普及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读者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入脑入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月15日,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暨专题宣讲动员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列入四本“指定书目”。该书把党的创新理论分解为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100个问题,将理论蕴含于生动实践中,将道理蕴含在历史经验中。